Loading... 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大概应该从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对河南渑(miǎn)池仰韶村存的发掘算起,到明年应该有100年了。经过100年的几代考古学者的怒了,我们已经可以大体描述出从距今1万年前后到距今4000年前后整个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 大约在1万多年前,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就已经初步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北方已经开展以小米为主的旱地农业的发展;而在南方也开始了对水稻的驯化。这样的发展持续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定居聚落和初步的社会形态。 比如在长江流域的高庙文件出现了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的图像已经表现出复杂的宇宙观和宗教观;在淮河流域隶属文化的先民,也已经制作出古笛这样精致的乐器。 距今6000年到5000年时期,我们把它称为中国史前文化灿烂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各地区的史前文化普遍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我们先从北方谈起,这个时期在辽河流域出现了著名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形成了著名的仪式圣地牛河梁遗址群。这个遗址位于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和凌源交接处,这里包含了几十个仪式活动的地点。在这周围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内,都没有发现居住遗迹,只有些仪式性的遗址,明显是一个用来举行仪式的圣地。在仪式圣地里有祭坛,也被称作女神庙的重要遗迹,还有大量社会上层的墓葬。这些墓葬里主要随葬一些特殊的玉器,包括玉猪龙、勾云形器等。我们现在知道,这些玉器的拥有者具有着与天地沟通的重要宗教能力。这些都表明红山文化拥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宗教权利在整个红山文化中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向南来到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是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时期,这个时期也处于仰韶文化的繁荣期。庙底沟文化最重要的是它的彩陶,由弧线、三角和圆点等元素构成了非常精美的彩陶。而且彩陶的影响力非常的广,北边影响到了河套地区,南边影响到了长江流域,以及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庙底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大型的聚落以及大型的公共建筑,也有大型的墓葬,但是大型的墓葬中并没有奢侈的陪葬品,更没有像红山文化那样蕴含着宇宙观和宗教权利的特殊玉器。在庙底沟的西坡遗址墓葬群中,往往只随葬简单陶器,还有一些可能与公共仪式油管的特殊大型陶器。 在黄河下游,这一时期处于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墓葬是研究大汶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这些墓葬有着丰富的陪葬品,但主要也是不同类型的陶器,相比红山文化,缺乏特殊的玉器。由此可以看到,大汶口文化社会更重视世俗的权力。 在长江和淮河流域,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明确证据。在安徽含山的凌家滩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墓地。在最大型的墓地中,随葬了300多件石器和200多件玉器,其中包括一件重达88公斤的大型玉猪。凌家滩文化的玉器有很多也蕴含了丰富的宇宙观和宗教观,而且这些玉器和红山文化有很高的相似度。因此有学者觉得当时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 在长江下游,这一时期是崧泽文化。崧泽文化的高等级墓葬和大汶口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也是以成套的陶器来表达墓主人的身份。在崧泽文化中,很明显的表现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远高于宗教权力。 Last modification:December 26th, 2020 at 10:58 pm © 允许规范转载 Support 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 ×Close Appreciate the author Sweeping payments